你的位置: 星空体育 > 音乐知识 > 钢琴技巧

钢琴弹奏方法下载_Word模板_49 - 爱问文库

2024-02-13 08:19:17

  钢琴弹奏方法下载_Word模板_49 - 爱问文库钢琴弹奏方法钢琴弹奏方法 钢琴弹奏技巧是每个钢琴演奏者和学习者谈论最多的课题之一。因此,熟练掌握、运用钢琴弹奏技巧,是揭示音乐内涵,塑造艺术形象,刻画典型意境的基础。 一、触键方法 钢琴的触键方法直接影响弹奏的音色、音质、音量,实际上就是如何用力的一个问题,触键的用力形式包括两个方面:用力方式和传力方式。 用力方式主要体现于形式不同的触键速度,这是决定击弦速度的关键因素。以下是几种可用作改变触键速度的技术手段:运用手的不同部位,从手指、小臂到肘部、大臂乃至身体,运用不同的重力条件来改变下键速度;通过训练有素的手指肌肉力...

  钢琴弹奏方法 钢琴弹奏技巧是每个钢琴演奏者和学习者谈论最多的课题之一。因此星空体育官方网站,熟练掌握、运用钢琴弹奏技巧,是揭示音乐内涵,塑造艺术形象,刻画典型意境的基础。 一、触键方法 钢琴的触键方法直接影响弹奏的音色、音质、音量,实际上就是如何用力的一个问题,触键的用力形式包括两个方面:用力方式和传力方式。 用力方式主要体现于形式不同的触键速度,这是决定击弦速度的关键因素。以下是几种可用作改变触键速度的技术手段:运用手的不同部位,从手指、小臂到肘部、大臂乃至身体,运用不同的重力条件来改变下键速度;通过训练有素的手指肌肉力的运用,以及与重力的恰当配合,自由地控制和改变下键速度,创造出丰富的声音变化;利用手指离键的不同高度触键,提供改变下键速度的条件,以改变声音效果;变化手指离键速度,对声音的延续及共鸣产生影响,从而带来声音效果的变化;改变触键的用力方向,如垂直纵向、水平横向、斜向、往里推、往外拉等。 可以这么说,没有手指的支撑传力,就没有钢琴弹奏可言。事实上,支撑方式的改变,直接影响到音质、音色和音量。手的支撑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触键手指指尖的软硬度,手指各类关节的牢固程度,手腕及用何种方式发挥富有弹性的支撑作用。以下是可操作并可改变支撑的主要技术手段:改变指尖的坚度———从相对放松的指尖到相对牢固的指尖;改变手指触键面———从指尖较直立的形式到指面较平坦的形式,每一变化层次又可以形成指尖坚度的改变;改变手指第一关节或第三关节的牢固程度———从第一、第三关节较柔顺到较坚挺,改变手指传力的支撑强度;改变手腕的支撑调节———手腕像一支弹簧,其功用是支撑调节,弹簧的软硬度能在不同程度上既发挥支撑作用,又发挥调节作用,从而改变手的支撑传力状态。 二、弹奏方法 钢琴弹奏方法是伴随着钢琴这个乐器自身的进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钢琴作品弹奏技巧的需要而发展的。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未臻完善的钢琴和颗粒晶莹、典雅清秀的钢琴音乐主要采用手指跑动与小臂动作结合的方法弹奏。现代钢琴和气势恢弘、表情丰富的浪漫乐派要求必须采用手臂与躯体重量通达琴键的 重量弹奏法来弹奏。重量弹奏法作为目前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基本方法被普遍采用。这种方法的核心是重量通达,即手臂与躯体的自然重量畅通无阻地通过触键手的指尖送至琴键。触键不是手指的独立活动,而是手指、胳膊及躯体共同协调动作的后果,指、掌、腕、肘、肩乃至腰肢各关节在触键时互相关联、互相影响、配合密切、张弛自如。重量弹奏能够适应任何力度、速度、长度、技巧的钢琴音乐演奏的需要。 三、钢琴奏法的分类 (一)连奏法 连奏是弹奏者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其特色是连续绵延,富于歌唱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奏后一音手指落下的同时奏前一音的手指方可抬起,“这一起一落便在同时”。2.手臂与躯体的自然重量必须始终贯于琴键,无论声音强弱必须触键到底。 (二)断奏法 断奏包括非连音、跳音、顿音与半连音等,其共性是各音断开,不可粘连;个性则程度有别,需具体对待。跳音短促而有弹性,奏所标音符时值的1?2;顿音短促而有力,奏所标音符时值的1?4;半连音若断若连,奏所标音符时值的3?4。根据乐曲对速度、力度、风格的要求与活动部位的不同,断奏又分为手指断奏、手腕断奏与肘部断奏。各种奏法对手臂下落触键与抬起离键的动作部位、活动幅度等有着具体的要求 (三)特性奏法 特性奏法主要是针对各种装饰音即倚音、波音、回音、颤音和震音等采用的奏法。装饰音的特点是对本音的装饰作用,弹奏的时值、力度、均匀度等应从严把握,切忌喧宾夺主;同时装饰音的弹奏还受乐曲速度、力度、风格的制约,不可千篇一律。震音有同音反复、多音反复的震音,此类奏法对掌关节、指关节与腕关节的弹性、灵活性及力度有较高要求。 四、五指组合的练习 包括各种音阶、琶音,各种双音、与八度。音阶琶音按种类分大小调式、五声调式及半音阶;按形式分为双手同反向八度、平行三度、六度、五度及十度等。玛格丽特?隆指出:“一挥而就的快速音阶弹奏,是进入高级演奏艺术的绝 妙台阶。” 音阶琶音是钢琴弹奏重要的基本练习和手指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弹奏者的每日必修课。弹时关节要灵活自然,以调整手指运动方向;各指之间的穿跨动作要准确敏捷,以保证上下行音连贯顺畅,还应注意各指的均匀适度与双手的平衡整齐。 双音按音程分为三六度、四五度及二七度等;按结构分大小增减三、七、九、二四五度等非三度叠置、附加音及多音等。双音与的奏法要求触键手指支撑牢固,手腕灵活而有弹性,所奏各音整齐划一。 八度与八度加音是钢琴弹奏中有相当难度而又非常重要的技术课题,弹 奏者需持之以恒地艰苦练习,否则是无法演奏一切高难度作品的。其奏法要领是:手指坚定有力、手腕放松灵活、肘部刚强而有弹性、大臂与背部积极配合、手臂与躯体重量下沉贯通。特别是小手指的训练对八度弹奏作用举足轻重,它一方面是五个手指中最为软弱笨拙的,另一方面担负着音乐中最为重要的声部,两个手指一高一低,最高音是旋律,是传统音乐的灵魂,而低音则决定功能属性与色彩特色。因而要尽量缩小小手指与其他手指在力度、独立性、灵活性等方面的差距。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获得钢琴弹奏的技巧,必须练不同类型的钢琴练习曲及弹奏各种风格体裁的乐曲。在初中级阶段,应集中时间、精力练习一定数量的车尔尼、克莱门蒂及英什科夫斯基等人的练习曲;高级阶段,应通过弹奏肖邦、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等大师的音乐来练习各类乐曲。这样才能真正掌握钢琴弹奏技巧,才能揭示音乐内涵,塑造艺术,画典型意境。 钢琴弹奏技巧是每个钢琴演奏者和学习者谈论最多的课题之一。因此,熟练掌握、运用钢琴弹奏技巧,是揭示音乐内涵,塑造艺术形象,刻画典型意境的基础。 一、触键方法 钢琴的触键方法直接影响弹奏的音色、音质、音量,实际上就是如何用力的一个问题,触键的用力形式包括两个方面:用力方式和传力方式。 用力方式主要体现于形式不同的触键速度,这是决定击弦速度的关键因素。以下是几种可用作改变触键速度的技术手段:运用手的不同部位,从手指、小臂到肘部、大臂乃至身体,运用不同的重力条件来改变下键速度;通过训练有素的手指肌肉力的运用,以及与重力的恰当配合,自由地控制和改变下键速度,创造 出丰富的声音变化;利用手指离键的不同高度触键,提供改变下键速度的条件,以改变声音效果;变化手指离键速度,对声音的延续及共鸣产生影响,从而带来声音效果的变化;改变触键的用力方向,如垂直纵向、水平横向、斜向、往里推、往外拉等。 可以这么说,没有手指的支撑传力,就没有钢琴弹奏可言。事实上,支撑方式的改变,直接影响到音质、音色和音量。手的支撑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触键手指指尖的软硬度,手指各类关节的牢固程度,手腕及用何种方式发挥富有弹性的支撑作用。以下是可操作并可改变支撑的主要技术手段:改变指尖的坚度———从相对放松的指尖到相对牢固的指尖;改变手指触键面———从指尖较直立的形式到指面较平坦的形式,每一变化层次又可以形成指尖坚度的改变;改变手指第一关节或第三关节的牢固程度———从第一、第三关节较柔顺到较坚挺,改变手指传力的支撑强度;改变手腕的支撑调节———手腕像一支弹簧,其功用是支撑调节,弹簧的软硬度能在不同程度上既发挥支撑作用,又发挥调节作用,从而改变手的支撑传力状态。 二、弹奏方法 钢琴弹奏方法是伴随着钢琴这个乐器自身的进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钢琴作品弹奏技巧的需要而发展的。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未臻完善的钢琴和颗粒晶莹、典雅清秀的钢琴音乐主要采用手指跑动与小臂动作结合的方法弹奏。现代钢琴和气势恢弘、表情丰富的浪漫乐派要求必须采用手臂与躯体重量通达琴键的重量弹奏法来弹奏。重量弹奏法作为目前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基本方法被普遍采用。这种方法的核心是重量通达,即手臂与躯体的自然重量畅通无阻地通过触键手的指尖送至琴键。触键不是手指的独立活动,而是手指、胳膊及躯体共同协调动作的后果,指、掌、腕、肘、肩乃至腰肢各关节在触键时互相关联、互相影响、配合密切、张弛自如。重量弹奏能够适应任何力度、速度、长度、技巧的钢琴音乐演奏的需要。 三、钢琴奏法的分类 (一)连奏法 连奏是弹奏者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其特色是连续绵延,富于歌唱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奏后一音手指落下的同时奏前一音的手指方可抬起,“这一 起一落便在同时”。2.手臂与躯体的自然重量必须始终贯于琴键,无论声音强弱必须触键到底。 (二)断奏法 断奏包括非连音、跳音、顿音与半连音等,其共性是各音断开,不可粘连;个性则程度有别,需具体对待。跳音短促而有弹性,奏所标音符时值的1?2;顿音短促而有力,奏所标音符时值的1?4;半连音若断若连,奏所标音符时值的3?4。根据乐曲对速度、力度、风格的要求与活动部位的不同,断奏又分为手指断奏、手腕断奏与肘部断奏。各种奏法对手臂下落触键与抬起离键的动作部位、活动幅 度等有着具体的要求 (三)特性奏法 特性奏法主要是针对各种装饰音即倚音、波音、回音、颤音和震音等采用的奏法。装饰音的特点是对本音的装饰作用,弹奏的时值、力度、均匀度等应从严把握,切忌喧宾夺主;同时装饰音的弹奏还受乐曲速度、力度、风格的制约,不可千篇一律。震音有同音反复、多音反复的震音,此类奏法对掌关节、指关节与腕关节的弹性、灵活性及力度有较高要求。 四、五指组合的练习 包括各种音阶、琶音,各种双音、与八度。音阶琶音按种类分大小调式、五声调式及半音阶;按形式分为双手同反向八度、平行三度、六度、五度及十度等。玛格丽特?隆指出:“一挥而就的快速音阶弹奏,是进入高级演奏艺术的绝妙台阶。” 音阶琶音是钢琴弹奏重要的基本练习和手指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弹奏者的每日必修课。弹时关节要灵活自然,以调整手指运动方向;各指之间的穿跨动作要准确敏捷,以保证上下行音连贯顺畅,还应注意各指的均匀适度与双手的平衡整齐。 双音按音程分为三六度、四五度及二七度等;按结构分大小增减三、七、九、二四五度等非三度叠置、附加音及多音等。双音与的奏法要求触键手指支撑牢固,手腕灵活而有弹性,所奏各音整齐划一。 八度与八度加音是钢琴弹奏中有相当难度而又非常重要的技术课题,弹奏者需持之以恒地艰苦练习,否则是无法演奏一切高难度作品的。其奏法要领是: 手指坚定有力、手腕放松灵活、肘部刚强而有弹性、大臂与背部积极配合、手臂与躯体重量下沉贯通。特别是小手指的训练对八度弹奏作用举足轻重,它一方面是五个手指中最为软弱笨拙的,另一方面担负着音乐中最为重要的声部,两个手指一高一低,最高音是旋律,是传统音乐的灵魂,而低音则决定功能属性与色彩特色。因而要尽量缩小小手指与其他手指在力度、独立性、灵活性等方面的差距。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获得钢琴弹奏的技巧,必须练不同类型的钢琴练习曲及弹奏各种风格体裁的乐曲。在初中级阶段,应集中时间、精力练习一定数量的车尔尼、克莱门蒂及英什科夫斯基等人的练习曲;高级阶段,应通过弹奏肖邦、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等大师的音乐来练习各类乐曲。这样才能真正掌握钢琴弹奏技巧,才能揭示音乐内涵,塑造艺术,画典型意境。 钢琴的基本弹奏法(一) ——非连奏 2005-4-9 11:39:35 摘自《钢琴艺术》 文/但昭义 钢琴的弹奏细分起来可以很多,但最基本的却可归为3种。即: 非连奏,即 “颗粒性”弹奏法; 连奏,即歌唱性弹奏法; 断奏,即跳音弹奏法。 非连奏的应用 非连奏在钢琴作品中的应用极其广泛,所有那些要求颗粒性声音效果的跑句,训练手指快速跑动技巧的练习曲,乐曲中很难的经过句,华彩段,还有展示手指技巧的“无穷动”乐曲等都需要运用非连奏弹奏法来演奏。由于这种快速手指技巧在钢琴演奏技巧中占有的特殊重要地位,同时也因为手指快速跑动技巧有着特殊的训练难度因此,19世纪以来,许多作曲家和钢琴家为训练手指独立、灵活、清楚、均匀而谱写了大量的练习曲以及各式各样的手指基础练习。这些东西基本上都需要运用非连奏方法来练习和演奏。非连奏在钢琴作品中应用的广泛和在演奏技巧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反过来有力地强调了它在训练中、尤其在基础训练中的重要意义,要求我们必须格外加以重视。从基础算起,解决手指技巧至少需要8~10年,甚至更多时间的刻苦努力。 非连奏的声音效果 结实、明亮、集中而富有颗粒性。 借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那种晶莹透 明的声音来描绘非连奏的声音效果是非常贴切的。 对声音效果有明确概念非常重要,它是我们训练练习中必须确立的声音目标,是检验我们弹奏法的学习和运用是否正确的唯一

  。所以,给孩子们听好的演奏,认真地记住老师示范和要求,在练习中强调孩子用耳朵鉴别,对学习掌握基本弹奏法都非常关键。 非连奏的触键要点 非连奏的触键要点可归为4点: 1、触键的指尖要牢固,使之具有一定坚硬度; 2、抬起手指,使指尖与琴键具有一定挥动距离; 3、下键快(包括相对应的起键快),触键瞬间具有一种爆发力,使指尖前端触键,使手指的挥动有较快的速度; 4、触键面小,用指尖前端触键,使手指的传力非常集中。 非连奏的学习与辅导 根据以上触键要点,学习非连奏方法要抓住3个关键环节进行辅导。 第一、强调抬指。 抬指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击键距离和训练手指击键的挥动动作。 基础训练中,手指击键的发力部位只要是第三关节(即指掌关节)。没有经过弹奏训练的手,不会天生具有演奏钢琴所需要的手指独立挥动能力。从手指动作本身而言,这是运动技巧范畴的训练,按照运动技巧训练的规律,大运动量是一条重要原则。所以,初学者强调把手指抬高一些,强调手指起、落动作的清晰明确是必要的。 教学中,我们注意到许许多多孩子都懒于抬指,对这一技术动作的要求非常被动,使得教师和家长不得不断地加以提醒。如果是这样,训练就很难奏效。因此,辅导中重视和引导孩子养成自觉抬指的习惯比守在孩子旁边叫嚷着让他们抬指要聪明和有益得多。 第二、指尖牢靠。 懒散和松软的指尖状态是初学琴人的通病,幼儿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指尖瘫软,指甲关节因不牢固而凹陷,击键的力就会因手指支撑的软弱而散失,使声音疲软、松散。指尖牢靠,对于初学者的孩子有两层意义上的困难。首先,指尖的牢靠是指尖弹奏前的准备姿势,小孩在没有养成有意识的手指准备习惯之前, 手指状态是散软而随意的,要他们做到手有准备,就必须要做到头脑有意识。这是第一层困难,第二层困难在于小孩子极不容易掌握好这种牢靠的分寸和适度。不适度的牢靠就成了过度紧张,过度紧张使整个弹奏僵硬是很难纠正的坏毛病,练习和辅导中要特别警惕和加以避免。 非连奏的指尖准备应该保持一种放松而不瘫软,牢靠而不过分紧张的状态。当然,掌握这种适度需要很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过紧或过松都会反复出现,而进步只能在曲线发展中慢慢取得。 第三、快下键。 快速敏捷而有力的下键是掌握非连奏弹奏方法最困难的任务。幼儿的手指十分松软,小脑还未发育健全一,生活中也还没有做多少用力的事,缺乏如何用力的体验。因此,让他们快下键就很难体会,很难做到。我认为,许多时候宁让孩子停了琴上练习,在生活或游戏中体验体验某种用力方式,从中获得启发,再应用到触键练习中去,也许更能奏效。譬如,让孩子体验一学用钉锤钉钉子如何用力,教他们响亮地击掌,用双手去拍打飞着的蚊子„„等等。这是一种用心去积聚自己的力量,再在瞬间以爆发性集中使出力来的实例。它同非连奏触键前力量的准备和瞬间发力击键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当孩子们有了这样一些用力方式的体验后,通过比喻启发他们,领会起来就容易得多。这是在我的教学中完全得到了证实的有效方法。 另外,用两个音的符点节奏音型练习手指的快速击键也是良好的训练方法。如:指法可分别从1.2指,练到4.5指。要求两者之间连接既快又清楚,练习时,谱例所提示的节奏型只是一种参考,运用时的实际掌握原则应该是使短音符尽可能短(但必须清楚,结实),而长音符几乎可以停顿两拍。这样听得长些可以帮助为下一次作好准备,如果用这种音型写练习又怕误以为是装饰音练习,其效果和要求又是另一回事了。 有一种方法在桌面上弹。琴键触动就会发音,有时孩子并不仔细听那声音的效果,或去听声音是否具有颗粒性。手指弹下去,有声音发出来,他就认为对了。而用手指在桌面上弹时,你会发现如果指尖软,下键慢就会没有声音或声音微弱。反之,如果指尖牢靠,下键速度快,就会有清脆的声音,这样检验手指状态和击键速度是很灵验的方法。需要说明,非连奏的熟练应用实际上同快速手指技巧相 联系的,学会非连奏的基本弹奏方法仅仅是入门。非连奏的熟练掌握与运用将涉及到一系列手指运动素质的根本性训练,它需要专门讨论。 (待续) 钢琴的基本弹奏法(二)——连奏与断奏 2005-4-26 13:47:33 摘自《钢琴艺术》文/但昭义 连奏 连奏的应用 连奏即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奏法。主要用于抒情性的歌唱旋律、圆滑连贯的音型、流畅的旋律性过句、琶音或分解跑句等等。 连奏的声音效果 圆滑连贯、柔和如歌。 连奏的触键要点 钢琴,从它的发音方式——打击琴弦发音和发音不能延续的发音特征来讲、用钢琴歌唱不是其性能的特长。但由于现代钢琴制作的先进,尤其是钢琴演奏技术的改善与发展,用钢琴歌唱不仅可能,而且其优美动听的音质可与世上一切擅长歌唱的乐器媲美。然而,钢琴的歌唱性奏法和技巧的学习掌握、娴熟运用是有相当难度的。它必须依靠克服由于榔头击弦造成的打击性来创造一种特殊的触键方式,一产生圆润连贯的声音,在听觉上求得柔和、抒情的歌唱效果。 连奏、从声音效果到触键方式与非连奏恰好是一个反方向。它对手指的触键方式的要求不是爆发性的快击挥动,而是训练有素的缓慢触摸,其触键要点是 1) 改变手指的触键部位。不以指尖,而以柔软的指面肉垫部位触键。用手指肉垫处触键会形成一种受力的缓冲,这对于钢琴发音的音质会产生非常微妙的影响,有助声音的柔润。 2)改变手指触键的高度。触键高度对于手指挥动的速度有积极意义,是明亮的颗粒性声音的触键方式,连奏不需触键的高度而要求以下平稳的贴近键面的方式触键。 3)改变手指的触键速度。缓慢的触键是创造柔和歌唱性连奏声音的关键因素。一方面触键速度快慢与声音力度强弱成正比,另一方面触键速度影响着声音的音质,决定着声音的明暗、刚柔、颗粒性与连贯柔和性等等。 4)改变触键的用力方式。在钢琴触键的用力形式方面,原则上是两大类:或垂直方向用力,或水平方向用力(当然,两者之间会有多种交融变化形式来产生千变万化的音色层次)。柔和、连贯而圆滑歌唱的连奏需以水平方向可以使琴键以一种缓冲的方式受力,造成琴键的导传系统改变键锤的击弦方式,这将大大减少榔头击弦方式,这将大大减少榔头击弦的打击性,从而改变发音的音质。水平方向用力方式体现于具体弹奏是一些类似推、来、挂、摸的触键形态。 5)连奏要求更多地运用手臂的重量和寻求重量在指间平稳的流动转移。重力从一个音(一个手指)平稳地移向另一个音(另一个手指)的连贯性和圆润性的好坏优劣。 6) 特殊地注意触键后保持上部重力的传导转移,让上部重力从一个音(手指)移向另一个音(手指),务求声音圆润连贯。 连奏的学习与辅导 连奏要求交好的控制技术,要求手、腕、肘、臂等各活动部位的圆滑、平稳、协调。因此,对于幼儿学琴入门来说,的却是十分困难的。过去的训练程序就把这一训练课题放到较晚的时候才学。尽管困难,哪怕仅仅是“胚胎”,仅仅是“雏形”,对连奏弹奏法的学习也要放到第一阶段的“基础底面”内容中去。 辅导幼儿学习连奏,最要紧的是强调连贯如歌的声音效果,启发孩子对歌唱的想象,让他们自己去追求想象中柔和优美的歌唱性声音。急功近利,一味关在房子里,扑在钢琴上,并不一定就能学得好,如果把视野打开,带孩子听音乐会、演奏家演出或录音、录像,在孩子的内心听觉中树立起优美动听的歌唱性声音概念,就远远会比非常孤立地去练习某种方法受益更大。 但是,这决不是说手段上的严格练习不重要,相反,手段是通向目标的桥梁,必须从严训连。学习连奏辅导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 1)让手指展平、贴键。 从入门的落指、基本手型到基本弹奏动作,我们都一直强调着手指自然弯曲,保持半圆的手型。现在学连奏,突然又要求孩子把手指放平,我们一直在要求他们作基本弹奏动作时要注意抬起手指,现在却又要求他们贴键,孩子们会感到不习惯。可弹琴不能只用一种方法,得给孩子们讲清楚,这是连奏的要点,不会就得学,就得练,一定得严格做到。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只要认真要求,严格联系就能掌握。 2)用缓慢的速度下键。要弹歌唱性,慢下键是求得柔和歌唱的声音的最关键的一环,抓不住这一条就不会有歌唱性的声音。练了音,丢了方法,实质上等于白练。家长的辅导在这些关键处显得格外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把孩子们自己把不住的关 把好,把孩子们自己要求不到的东西坚持到;把孩子们自己不够严格的习惯坚持培养成严格的习惯。 3) 引导孩子改变非连奏中垂直用力的击键方式,培养起水平方向的触键用力方式来。触键的用力方式关系到钢琴发音的音质、音色、音量、在触键技巧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事实上触键速度是同触键的用力方向直接相关联的,慢下键同水平方向的用力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要做到柔和歌唱的慢下键,最根本的一点要从改变用力方向的训练上着手。 4)强调连奏运用手臂中立。由于慢下键的控制很容易造成僵硬紧张。上面紧张不可能用上臂的重量。单单依靠手指是奏不出圆润而有共鸣的歌唱性声音的。 5)强调从一个手指到另一个手指的重量转移。这是声音圆滑连接的关键。俩系时要特别冷静而有耐心,要细细体验,专心倾听。下面的练习对于圆滑连接和重要转移可能会有益 6)连奏的学习可从两音的连接开始,手指上也可选在比较好控制的二、三指上先练。待有了体会再扩大到三音、四音、五音,逐渐把大指、四指、五指包括进来。 另一方面,则是先作相邻的音的连奏连接,再作相间音或远距离音程之间的连奏连接。 断奏 断奏的应用 断奏即跳音奏法。它的符号是在符头的上方或下方加上一个小圆点(?)或小尖角(?)。跳音在不同风格、不同音乐特征性的作品中,演奏的时值较长;有时半 连半跳;有的则要求较短,甚至极短。不同时值的跳音有不同的表现力。 断奏的声音效果 不同时值的跳音,根据音乐特性的需要而具有不同的音响特质,手的不同动作部位演奏的跳音也会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如:手指跳音、手腕跳音、肘部跳音或大臂的跳音等等。另外,触键的方式不同,音响也不一样。所以对于各种跳音很难用一种文字表达得准确。一般而论,短促而富有弹性的跳音最具有跳音的普遍意义,这样的跳音的声音效果是:清脆、明亮、集中、富于弹性。 断奏的触键要点 断奏跳音的种类很多,富于变化的各种跳音会随着学习不同的作品而遇到。我们在这里仅以最常用、也是最基本、最富特点的跳音来讲,演奏跳音的技术动作要点是 1)触键快,离键快,触键时间短促; 2)指尖特别牢靠。可想象如充足气的皮球,坚而极有弹性; 3)指触面最小。 断奏的学习与辅导 断奏的技术动作要点告诉我们,演奏跳音手指指尖牢靠的准备非常关键。软物相碰也不产生弹性反应,充足气而具坚性的皮球则能极富弹性的蹦跳起来。领悟跳音触键感,可以启发孩子把自己的手想像成一只皮球,自然的在琴键上蹦跳。 触键快,离键快是弹跳音另一个关键环节。我们要帮助孩子在触键短上下功夫, 小孩子运动神经的发育还未完善,快速敏捷的动作反应需要给予有意识的训练。同样,我们可以用些比喻来启发孩子的想像力,再让他们的想象力帮助他们的动作。比如,人在突然触摸到非常烫的东西时,会有一种特别速捷的动作反应。用这种体验的想像来弹跳音,特别能感受到触键、离键的快速和时间的短促。 演奏跳音强调弹非常重要。力学上讲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我们触键的作用力都会产生反作用力,弹奏跳音的快触键更有较强的反作用力。如果不能恰当地利用反作用力,不仅演奏起来费劲、吃力、而且会使声音死板,生硬。因此,要想像如拍皮球那样,自然下落,顺势弹起,如此巧妙的利用反作用力来使弹奏自如,使声音丰润,富于弹性。 钢琴的基本弹奏法 三——手指基本训练 2005-6-8 14:43:13 摘自《钢琴艺术》文/但昭义 手指是演奏钢琴直接触及琴键的部位。用著名钢琴家涅高兹的话来说,在钢琴演奏中,手指是“前线的战士”,是“声音的制造者”,“是钢琴弹奏的直接创造者”和“钢琴家意志的执行者。”法国著名钢琴家玛格丽特.郎则这样来强调手指的意义,她说:“要能够清晰明了,意义清楚,表情丰富地说出音乐要说的或,钢琴家应有会说话的手指。”而要拥有这样的手指必须要有良好的手指基础训练。朗用自己的切身经验指出:“5个手指的机械训练对我是一把开一切技巧之门的钥匙。”可以非常明确地说,手指的力量、灵敏,速度以及基本的指触方式和控制能力是钢琴技巧最重要的环节,是钢琴演奏基础的基础。 手指基础训练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对各指的支撑力作一写剖析。 拇指——结实有力,其先天具有的横向动势,能帮助手指顺利完成连续圆滑而无间断演奏的键盘转移。但是,拇指也有起码有以下3方面的明显不足:1拇指不具备如其他手指那样能在琴键上垂直上下混动动作的天然动势,而钢琴演奏需要大指也具有这种挥动能力,这是它在弹奏钢琴上的先天缺陷。2它缺乏灵活性,有些笨拙。3它只有两个节,它的力量支撑点不可能象其他指那样放在指掌关节,而必须伸延到掌腕关节。对这一独特之点的忽略,使得拇指的弹奏常常缺乏真正 的力量支撑,而这不仅会影响大指奏出理想的声音,还会造成许多技术障碍。 2指——天生有较好的独立性与灵活性。它在力量支撑和独立动作方面都得益于本身的长势和在5指中占居的位置。但是,由于训练侧重在强调弱指,注意力较少关注2指,故2指常常出现一种不自觉的惰性,这几乎成为了一种通病,在某种阶段,当我们检查某些快速经过的毛病或技巧障碍时,症结往往出在2指上。这表明,基础训练中虽然侧重点不在2指,但忽略对2指必要的关注会产生不利的后果。 3指——粗壮结实,排列居中,“地理”位置非常有利,天生有较强的支撑力,独立性好,挥动爆发力较强。但因其最长而忽略显迟钝。它的第一关节较软,容易凹陷,影响力量的传送。 4指——根据解剖学的论述,它和“3指及5指是以所谓腱结合相连的。如果3、5指不动,那么腱结合组织就大大地限制着4指的动作。”因此,4指独立性最差,而且支撑软弱,灵活性不好,指弱无力,事个手指中最弱的。要使之具有与其他手指具有等同的均匀力度和速度,需要特殊地加强训练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练习。 5指——短小细弱,承受力差,欠灵敏缺乏挥动爆发力。然而,它在钢琴弹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它常常要担任外声部的演奏任务和需要它去完成居音列中最高点音的演奏重任。对它的力量和灵敏的训练因此而有其特殊的艰巨性,也是诸指中要重点训练的手指。 手的这些自然素质和倾向确定了我们初期手指技术基础的训练方向: 手指的独立。让各指都具有互不依靠、互不粘连而独立动作的能力,使之能对付同样的弹奏困难。 手指的均匀。使强指和弱指能有控制的奏出均匀统一的声音。 手指的能力。使指掌关节获得爆发性的挥动能力,让手指具有快捷下键的速度、力度以及适应弹奏需要的各种指力。 手指的灵活。使手指动作灵巧、敏捷、富予弹性,获得快速弹奏的基础。 手指的快速跑动。使手指在具备一定基础之后,通过恰当的用力方式的转换而获得快速炮弹能力。 下面,我们来分别讨论手指基础训练的各个基本环节。 手指的独立 法国钢琴家玛格丽特.朗指出:训练手指的独立性目的是“统一强指和弱指的力量和弹性,使它们能够对付同样的困难。“ 从已经

  过的人各指的长势和特性来看,手指独立性训练的重点时、5指及大拇指。 手指独立性基础巡礼的第一个步骤是加强手指的支撑力。手指的独立支撑是手指独立动作的前提。因此,提高手指独立性训练以加强手指独立支撑能力为基础,从加强独立支撑能力入手。 第2个步骤是增强手指各指的独立性活动能力。从弹奏钢琴的角度将,主要是训练从指掌关节出发的手指挥动能力。它包括手指挥动的幅度,挥动动作的速度、力度和频率。(实际上,钢琴演奏中手指第一关节的运用也有关键的意义,但那是另一方面意义的训练任务,可先不归纳在基础训练范畴之中来。) 对手指独立性训练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保留音练习和5指的非连音练习。 (一) 保留音练习 保留音练习的方法是:将5个手指在一定的键盘位置上无声按下,然后,依次作独立的抬起和落键动作。 保留音练习的要点是: 1抬起、落键的手指动作尽力保持独立,即不允许其他指头因某个指头的动作被牵连而抬起或不能正常地保留住已经按下的琴键。 2起,落动作必须鲜明。训练允许一定夸张,如允许手指抬高到比通常弹奏运用的高度更高一些来锻炼它的运动幅度。对抬起最困难的4指、拇指、5制等尤其要多加关注,严格要求。 3注意放松。这种练习因为手指要保持按住琴键就有了一定程度的紧张度。另一方面抬指、击键也更易形成紧张,所以,要特别注意放松。慢速练习击键落指后要有意识尽快松掉,一定要求在做到放松后再抬起作第2次,如此重复。最初的训练目的仅仅是鲜明而独立的挥动动作。 4在鲜明、独立动作养成习惯并取得放松协调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抬起手指击键的速度。要求各指在不需其他部位帮助的条件下,依靠指掌关节积聚力量,爆发性的发力击键。这对4指极其困难,5指也不易,但通过训练可以提高。 5逐步加快速度,提高起、落动作的频率。 6熟练之后,可换用另一种方法练习:即训练独立挥动的手指击键后迅速抬起,不保留在琴键上。这种方法宜作提高动作频率之用。 保留音练习有以下几类键盘位置供选用: 1“肖邦”位置。所谓肖邦位置即肖邦数学中倡导的键盘位置被沿用而得名。 肖邦键盘位置的构成是:大指和小指分别在琴键的E音和C音上,2、3、4指分别依次在升F、升G、升A3个黑键上。 这个键盘位置的对称形式以及黑白键的自然条件和长势。因此,利用这一键盘位置的有利条件会有益于手的放松和保持良好的基本手型。但对幼儿的小手则不太适合,因位置较宽(六度)不宜选用。 2以各种大、小调的第1级至第5级音来构成的白键位置或黑、白相间底制位置。这些位置除了除了对训练手指适应不同的黑白键组合排列的键感差别和不同琴键高低差别带来的困难(如3、5指弹白键而4指需谈黑键等)之外,还会有利孩子们熟悉各种调的键盘构成。 3七,主要是减七位置。 七很多,加上转位更多,用各种七练习都可得益,为免繁琐,练减七即可。七不要用来给幼小的儿童作训练。一方面手小够不着,另一方面会使手过于紧张。 当手的条件具备用5个手指在个八度内按住减七的键盘位置来做保留音练习的话,手指在伸展情况下所进行的更加困难的训练对手指的独立性与会有好的收效,但是,伸展位置会使手有更大的紧张,因此,练习更注意放松和绝对不要过量。 还可以用双音进行练习。 练习的音型可选用李斐岚编著的《儿童钢琴手指练习》 (二) 5指练习 为训练5指适应弹奏钢琴的技术素质、许多钢琴家、钢琴教育家编写了非常丰富 多样的5制练习。每位教师都会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在不同阶段为学生安排恰当的练习。这里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那些练习分别列出来。我在这里仅想调练习的原则和宗旨。 (1) 强调针对性与目的性 对于带机械性的基础练习我们主张少而精,关键是有的防矢。针对每个孩子们不同的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练习目的性越强,有针对性的练习选择德越恰当,练习效果越佳,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最主要的危害还在于,过多的机械性重复,影响精力集中,并伤害孩子对音乐的敏感反应。我们的家长切不可在加强基本功的口号下,盲目的要求孩子作过量的机械性练习。 (2) 强调集中精力 基础练习必须精力集中才能奏效。譬如:要训练手指动作的敏捷有力,我们需要训练手指快速挥动击键。击键前需要积娶力量的准备;瞬间,需要爆发性的使出劲来快速挥动手指击键,如果精力不集中两者都无法做到,练了等于白练,不能获得成效。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懂得基础练习的意义,懂得做任何事达到目的就是快乐,帮助他们建立起练习自觉性和吃苦的精神,从而做到集中、认线) 强调注意训练方法 任何时候我们都在强调注意方法,希望好的练习法能帮助孩子取得应有的练习成效。这里也给予一些具体方法的提示: 1分阶段围绕最薄弱点训练,推出重点,要求明确。训练“摊子”铺得、太大,太宽,精力分散不会取得好效果。 2务求练有成效。任何一项训练总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有一个过程。即不能急躁,也不能对训练成效漠不关心。每练一项,如练一种练习音型务求达到训练要求,没有突破性进展不轻易罢手。如果每项训练切切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去,日积月累定会有质的飞跃。 3对训练项目,训练时间以及训练的定量要有科学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当然, 对幼小的儿童,主要依靠家长掌握。特别要防止超量训练造成手的损伤。 4多分手训练。分手训练能更集中的注意到对每个手指,每个动作的要求,同时又能兼顾手的轮换休息,效果比双手同时练更好。 钢琴的基本弹奏法(四)——手指基础训练(续) 2005-6-24 12:56:23 摘自《钢琴艺术 》/ 但昭义 手指的均匀。 手指是指各指在钢琴上能弹奏出均匀、协调、统一的声音。 声音的均匀有两层含义: 手指按音乐节奏规定的时值准确演奏,不能因为手指的长势不同或控制力的差别而造成节奏时值上的不精确。 手指按音乐强弱的需要奏出协调统一的音响,不可因手的自然长势不同或长短粗细不同而造成声音力度强弱上的不统一。 应该说手指的均匀须以手指的独立为前提。在手指具备一定独立的前提下,以下训练对弹奏的均匀有益。 (,) 利用节奏重音训练 “加重音、强调节奏的清晰有助于手指的清晰“(玛格丽特.朗语) 我们发现,弹一个四组音的音阶,重音会轮流变化出现在每一个手指上。如,以右手为例弹C大调音阶:从大指到五指无一遗漏,这会给手指各指对声音时值的掌握和声音力度的控制带来非常有益的训练。重音要求弱指增强指力,弱音要求 强指有所控制。强、弱指通过重音训练能有效的克服自己先天的不足,对最终奏出均匀的声音有重要价值。这种练习可以广泛应用于手指跑动技巧的各种练习和练习曲以及各类乐曲中的手指跑动技巧片段。 (,) 切实加强弱指训练 无论演奏中出现节奏时值的不匀是声音力度的不匀,问题多出现在弱指。从初期手指基础训练的角度上讲,加强弱指训练,提高弱指指力,提高弱指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对于解决弹奏均匀有关键意义。 (,) 疏通手臂,运用重量调节 我们已经反复强调过,钢琴演奏决不仅是孤立的手指动作完成的。同样,解决弹奏均匀问题也不能仅仅强调手指本身的训练。肖邦临终前不无遗憾地说:“他留下了一个没有训练好的4指。”事实上,从力量这个绝对意义上要把这5个手指训练得一模一样是不可能的。我们强调的只是从弹奏意义上通过控制用力而求得声音的均衡统一。因此,弹奏意义上的均匀就不仅仅是手指本身,参与弹奏的掌、腕、肘、臂、身都对弹奏的均匀富有积极作用。这个概念非常重要。我们辅导孩子的时候,在认识上的偏误带来的影响能直接作用于孩子的训练路子,训练方法,训练内容和训练结果,这是教学双方面都不容忽视的。 认真地学习训练手指通过手腕调节传送手臂重量,学会运用重量补充,学会从手部到大臂即整只手的协调配合来实现声音的均匀是另一个层面的训练,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多种触键形式对取得声音的均匀有积极训练意义 在解决某种属于技术或技巧范畴的问题时,并不仅仅只有一条路或是一种方法。可以说,应该和完全可能多种途径和方法。譬如:有时候我们运用技巧训练方法,有时候又可以用音乐性的处理方法,有时候甚至应该用心理性的解决办法。涅高兹提出过一个解决困难问题的公式 正题+反题=合题 他说隧道从两面开通。在解决声音均匀的问题上,这第四条是属于音乐和心理性的训练方法。 不同的触键方式所需要的指尖感、指触感、承重感、运力感都不一样,让孩子通过那些不同的触键形式悉心体会那些不同感觉所创造出的不同的声音效果,从内在培养和提高他们听觉对声音效果的敏感度,帮助他们建立起要求弹奏均匀的心理定势,是解决弹奏均匀的根本点,是战略性的训练措施。道理很简单,一个对弹奏均匀反应不敏锐,甚至麻木的人,他甚至不能发现自己有那些地方没有弹均匀,要他去克服不均匀怎么可能呢,实际上,只有对演奏中的任何不均匀有敏感的觉察反应,才能产生从自身克服不均匀的调整要求和调整措施。练习和训练的明确针对性由此出发,解决问题才有明显效果。因此,这又说回到过去强调过的话了:在每一种练习中,有决定作用的乃是弹奏者所努力要大达到的那个目标。练习的结果完全要看他对那个目标所怀有的想象是否明确,注意力是否集中,练习是否努力而决定。否则,前面介绍的任何方法也无济于事。归根到底,在声音均匀的训练上要依靠内心对均匀的声音效果与节奏时值的想象和均称统一的声音强度的内在感受。 运用高抬指快下键的非连奏;贴键的低指触快下键;贴键的圆滑连奏;半连奏;各种部位的跳音断奏等等不同触键方式进行训练不仅可以减少练习的枯燥性,而且通过内在想象力和听觉敏感性的训练提高将大大有益于技术动作和力量运用上的适应性和调节技机能的提高,从而从根本上帮助解决弹奏均匀的技术困难。 演奏的均匀性有时甚至完全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我多次发现,有时学生弹得不均匀并不是手指本身技巧因素造成,而是一种心理负担造成。当学生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纯手指、纯动作因素上练习的时候,他可能完全放弃对音乐组织方面的想象,甚至丢掉了音乐流动的特征,其实,经过练习他们手上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但还背着哪个包袱,总以为是手指问题,技巧问题。这时候,扫除心理负担和障碍才能解决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我首先肯定他们手指训练上的进步,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鼓励他们从音乐的表现出发去演奏。嘿,奇怪得很,前面 的问题可以一下子在课堂上就解决了。音乐通畅了,声音也均匀了,所以,我们对孩子们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分析,找到症结所在,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手指的指力 指力即钢琴演奏所要求手指具有的弹奏准备态势和弹奏动作所需要的力。 指力不仅仅是指通常大家所知的手指的支撑力,手指的爆发力,他还包括弹奏各种音型样式所需要的手的准备、伸展、组织的张力,集合力以及不同触键方式所要求的内控力等。 关于支撑力及其训练我们已经讨论过了,这里要论述的是:手指的爆发力,手的张力、集合力和内控力。 爆发力 爆发力是钢琴演奏三种基本弹奏法中非连奏奏法所要求的一种做基本的用力形式。 手指跑动技巧依赖于手指敏捷的触键,而手指敏捷的基础是第三关节瞬间挥动的爆发性速度与力量。因此,爆发力的用力形式在手指基础训练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手指爆发力训练是指力训练的关键环节。 幼儿初始学琴,稚嫩的小手软弱无力。第三关节挥动即缺乏力度也缺乏速度。通过前面论述过的非连奏的学习,会逐步掌握到第三关节挥动用力的要领。也会逐渐提高挥动的速度与力度。 爆发性指力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不可能有捷径,也不要期待出现奇迹,而必须脚踏实地刻苦训练,日积月累从量变求得质的飞跃。 可以利用所有的五指练习和快速练习曲的慢练来坚持做爆发性用力的快速击键练习。只要长期不懈地坚持集中精力,掌握住聚积力量,瞬间爆发性击键,追求声音清晰的触键点等要领来进行练习,定会收到效果。我们在非连奏触键要点中介绍过的训练办法和练习都属此类。 张力 一张一弛,张是用力,弛是放松,张在钢琴奏中也是一种用力形式。 当我们的手在作弹奏准备时,或需要手指指尖,手指某关节有一种准备态势,或需要手指保持某种触键承重的牢度,或需要手根据音型样式运用肌肉的张力来塑 造某种手型架子(如、双音、八度等)。尽管这些仅仅是弹奏前的准备而并非弹奏动作本身,但手已经开始用力,这种力就是运用的手的张力。 运用张力本身是一种紧张,如果过份了,手会僵硬,劳累。如果完全不用,手上松松垮垮,没有弹奏状态的准备又会造成技巧失误或声音松散。实际上,张力运用的大小与演奏的音型样式和力度的应用密切相关。譬如,我们要演奏一个,我们需用手掌的张力把需要担任演奏的手指联合为一个整体,即架子,这时候运用的张力实际上是根据音型样式集合手指为一整体的集合力。另一种情况,如果演奏需要很大的力度,手指必须增强它的承重能力来承受弹奏重力,这个时候也同样需要用较多的张力来使手指、手部、腕部坚强起来,否则无论后面用多大的力,都不可能通过指尖传递给琴键。对张力的认识以及自觉恰当的运用会帮助我们减少许多技术障碍。反过来对张力的认识和自觉运用又能帮助我们逐步掌握张力的运用。 集合力 钢琴演奏需要两只手和多个手指同时弹奏,弹奏声音的整齐要依靠弹奏时用力时间的一致,通常音乐节奏起着集合用力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下意识的感觉到这一点。因此,我们需要强调有意识的集合用力的意义。 内控力 我们在介绍连奏的触键要点时曾指出:“连奏,从声音效果到触键方式与非连奏恰好是一个反向。它不是爆发性的快击挥动,而是训练有素的缓慢触摸。”这种缓慢的触键方式就是依靠手指的内控力。 不同触键所要求的不同触键速度,不同触键方式,不同松紧程度,不同的按压保留时间等等都需要有一种控制力。在学习运用不同触键来变化声音效果的时候,自觉地运用手的控制力是克服弹奏单一,缺乏变化的重要方面。对此,需要有自觉的认识,这也是一种指力训练。 内控力的练习掌握必定要同一定的触键形式相联系。譬如同歌唱柔美的声音训练联系在一起,声音不对内控力的使用就不合适,反过来,如果歌唱性演奏已经能娴熟运用就表明在这方面的掌握运用已经熟练。 钢琴的基本弹奏法(五)——手指的灵活及快速跑动 2005-7-13 15:37:21 摘自

  / 但昭义 手指的灵活训练是一个独立的阶段,但又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阶段,它渗透在前面论到的基础之中,又需要进入一个升华的阶段。事实上,从学习手指独立挥动开始,手指的敏捷灵活就介入其中了。值得提出的是教学和辅导要注意到这一点,并有意识的把它当作手指灵敏的起点来加以关注。 手指灵巧的第一要素是手指触键和起键这一组动作的敏捷与迅速。我们在这里强调快捷下键的同时,特别要求迅捷的起键动作。玛格丽特.隆告诫说:“不仅要想到手指弹下去,还要想到手指抬起来,会不会把手从键盘上拿开和回部回放下是一样重要的。前者是后者的条件。”起键快捷的意义在于对即将出现的快速下键动作提前作好准备(起为下的条件),这一时间和动作上的微量提前在连续动作中的积极意义不容低估,它将免除手指懒惰和瘫软带来的滞钝,从而赋予手指积极挥动的活动与灵敏性。 手指灵活的第二要素是把每一个单个手指敏捷迅速地触键连接起来。从最短小的两个音的连接开始,逐步扩展到多个音的连接,使手指培养起富有弹性的灵敏反应。 短符点音符是训练两个手指灵活敏捷连续动作的有效办法。见前文“非连奏”一节。 用波音和逆波音所作的两个手指间的灵敏练习将两个音的快速连接扩展至三个音。 在获得了两个手指间的灵敏触键的基础上,我们再进一步进行3个手指的灵活敏捷训练。自然,还是从较强的手指开始,首先1、2、3指,再2、3、4指,最 后3、4、5指。 练习说明: 1先练慢速,指法,键盘位置熟悉之后逐渐加快速度 2首音落键,尾音站住,放松,为下一组作准备 3一组音用一种力,轻弹,务求声音清晰均匀 4各组指法一组一组地练,从易到难,每练一组指法必须在灵活敏捷的触键上有所体会,掌握后再进行新一组指法练习。匆性急,需要经过一个过程才能取得 进展。 手指灵活性训练宜提早进入,宜穿插渗透于非连奏学习过程中。早一些把枯燥的单个手指的爆发性击键练习引入上而列举过的各种较为有趣的灵活、活跃的音型样式的练习,除了对孩子的学习兴趣有好处,还能使他们更快更早地掌握灵巧的快速手指的运用。 手指的快速跑动 手指快速跑动技巧是手指基础训练的集合点,手指基础练的好坏将在集合点处受到检验。基础越好,跑动技巧的训练越顺利。反而,如果基础不扎实,甚至很糟,手指跑动起来会漏洞百出,快速技巧的发展将受阻,由此将带来整个学习进程的困难和停滞。某些不规范的教学如果在这个训练进程之前还能“过得去”的话,到了这里就困难了。这里是一个分界线。通过这一个阶段对教学作出评定应该说是一个科学的衡量标尺。 手指的灵活性训练使手指有敏捷、快速、灵巧的指触反应和活动能力,这就为了手指的快速跑动奠定了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手指的跑动训练要解决一个根本性问题是快速跑动的用力问题。换句话说,学会正确用力是让手指学会连续快速跑动的关键。而这一点,实际上已融入手指的灵巧训练。自然,灵巧训练又为了这里做了应有的铺垫。 我们的手指在没有正式进入手指灵活和快速跑动训练(包括灵活性训练)之前, 其用力形式主要或大部分是一个音一个音的弹,也就是基本上一个音一个音用力。对于在慢速或较慢的速度里进行的基本训练来说,这是正确和必要的,但是,将这种用力形式直接搬到快速跑动中去就行不通。我们通常所见的手指跑不起来;跑动笨重、停滞、不流畅,手腕严重抖动等等现象都归根于没有找到在快速中正确的用力形式。 在从孩子们前面学会的逐个手指用力形式需要一个过渡。这一用力形式的过渡对于有些孩子似乎并无困难,他们随着教材的进程安排自自然然就转换过去了,似乎无需更多的专门训练。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孩子则需要经过转换用力形式的专项训练。对于有些孩子则需要较长的过程,做反反复复的练习,变换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教材闯得过这个关口。 虽然这个关口会难住不少的人,但应该说绝大多数人都能够通过训练渡过难关。如果要讨论训练的道理,其实并不复杂。仅仅一句话:把一个音一个力转变为一组音一个力。或者反过来说:用一个力弹一组音或叫用一个力弹一串音。 玛格丽特.隆指出:“强拍是手指跑动的支点和起点。” 如果把一拍四个十六分音符划为一组,用下面这个用力的公式——“重重轻轻”来练习,同隆的见解真是不谋而合。 首音用臂力放下结合指力弹下去(构成强拍重音),并以次为支撑(即隆所谓之“支点”)和动力(隆称起点),紧接着带动其余三个音用手指轻轻奏出—必须动作明确、声音清晰(利用重音的惯性力)。用这样的方法来转换前面单个音用力的观念和习惯。 对上述用力形式的重、轻两方面需略加以说明: 重音——手指需载着手臂重量放下去弹;手指应相对抬高一些;下键结合三个 关节爆发性用来弹出明显重音。声音应圆润、结实有力。 轻音——有3个要点:1手指尖牢,保持应有的弹奏准备姿势,不因轻弹而松懈;2动作明确,不因轻弹而含糊动作(钢琴弹奏因手指动作而触键发音,动作的清晰与声音的清晰形成正比),应保持快起快落的明确性;3用力少,仅仅使用重音赋予的惯性力。 实践证明,这一具体方法是由慢速过渡必定奏效的训练途径。家长们在辅导孩子时应充分从训练的原理和方法上把握住关键,从而帮助孩子进行有效的练习。 用力形式的转换可以使手指灵活的跑动起来,但是,跑起来和跑得好并不是一回事。提高手指快速跑动技巧还需要长期艰苦训练来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跑动能力 跑动能力包括两个方面:持久力和跑动速度。 (1) 持久力,即跑动耐力。 从训练程序上讲,开始是“短跑”,跑动的音数不多,持续时间不长。随着训练进程的推进跑动距离加长,篇幅增多,跑动会随之增加难度。手会出现劳累,减慢速度,不清楚,不均匀,甚至无力坚持完成等现象。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二: 1缺乏耐力。这是训练过程中正常产生的问题。正如体育运动中的耐力一样,肌肉持续运动的能力是训练出来的。未经耐力训练的手不能适应连续长距离跑动是必然的,通过正常的训练就能解决。 耐力训练岁教材进程会自然循序渐进的引如。我们需要注意有意识地加强耐力锻炼。方法是,可以有意识增加跑动反复的次数;在手感到一定疲劳时锻炼坚持 的能力(但千万不能过头,手的过度劳累会酿成职业性损伤);有意识而适当的加强演奏力度,让手指增加承受力来提高耐力等。 2用力方面还存在问题。这一点往往同第1点所说的缺乏耐力同时并存。在手指跑动训练中不断改善用力方式,学会调节放松,是保证连续跑动的关键所在。 跑动篇幅越大,持续时间越长,越要找到用力的支点。巧妙在于用力的恰到好处不多不少,没有力的浪费和多余耗损。用力支点就像建筑物的承重支柱一样,它不仅是弹奏一组音的动力起点,也是巧妙歇息和获得放松的一个踏实的支撑点。(这种支撑歇息、放松)像游泳中的瞬间换气一样。能保证运动的连续进行。如果演奏在这些支撑点上真正获得了放松,就能出现一种良性循环来保证手有连续跑动的力量积蓄。因此,改善跑动中的用力方式,使之符合科学性;找到跑动过程中手的协调放松的正确方式,取得用力与放松的良性循环是解决手指长距离 连续跑动的两个重要方面。 综合起来增强手指持续跑动能力的训练有以下几方面: 1加大运动量。即在慢速、中慢速或中速练习时,适当地加大手指的动作幅度,用增加力量负荷的承受能力来加强耐力; 2加大力度。用普遍的强奏来增加肌肉的承受能力,提高肌肉活动量水准; 3用轻柔的连奏方法练习,通过圆滑的力量转移克服用力中的卡、梗、阻,使上下通畅,克服不正常的力量耗损; 遵照乐谱的力度标记和音乐的内涵倾向作恰当的力度变化出来,使力在音乐表现中,有张有弛的合理运用。 (2) 跑动速度 如同短跑运动力求提高速度一样,提高手指的跑动速度是提高跑动能力的重要内容。 从快速跑动是手指基础训练的集合点的意义上讲,提高手指跑动速度也要在基础训练上下功夫; 1坚持和加强手指独立性训练,力求减少不独立手指的粘连、依靠、关节松软、塌陷和多余动作对力量的耗损与对时间的延误、滞顿。 2提高单个动作的敏捷性。手指连续跑动是各个手指迅捷灵巧动作的连锁反应。因此,在较长时期中坚持每个手指独立动作的敏捷训练仍然是有根本能意义的。 3提高各指重复挥动动作的频率对提高总体速度有积极作用。手指连续重复挥动动作频率越高表明手指敏捷灵巧度越高,越具有提高总体速度的潜质。训练动作频率的有效方法是颤音(即tr)练习。据说,李斯特每天的技巧练习中颤音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他用3个手指按住琴键,用其他两个手指练颤音,轮换练各指,由慢到快。但我们不可盲目效仿。 4提高手指跑动速度还需要依靠意念积极主动和意志的进取精神。意念的积极才能产生动作的积极,懒散的精神状态练不出积极的快速度。另一方面,速度是“逼”出来的,“逼”需要有意志的精神力量。有时速度上不去原因不在技术动作上有问题,而在于精神意志的懈惰。速度要上一个台阶,除依靠技巧基础作后盾外,还需要一直去进取,为一个新的速度去“逼”自己,勇敢冲刺,不怕失败,反复试验,反复改善直至达以获得新的速度的突破进展。 (二) 清晰度 快亦清楚是跑动的质。没有质,快本身就丧失了意义。玛格丽特.隆说:“最重要的技巧是吐字,是手指的清晰发音。”在快速中,手指清晰发音关键在于触键有一个清晰的点。德国钢琴教育家齐格勒称为具有“核”的声音。按通常的说法叫做“颗粒性”。它如同珍珠落盘叮叮当当,颗颗晶莹剔透,清脆明亮。 提高快速跑动声音的颗粒性主要是提高手指养成对非连奏触键的指触感,保持指尖有坚强牢靠的准备姿势。其次是提高击键清晰明确的点,使声音具有集中的音核。 在练习快速的时候,速度和清晰度往往不易平衡发展,它们可能呈现出此起彼伏的情势。当我们突破一种速度界定时,可能清晰度会出现问题。反过来,当照顾到清晰度时,也许速度又会受到一定限制。这是完全正常的现象,没有必要 为此着急。冷静地解决手下出现的一个个问题,就能最终得到全面提高。清晰是快速的质,无论怎样,不可以牺牲清晰来实现速度目标,提高速度必须最终以清新为前提。 (三)适应各式各样的键盘排列组合 有多少钢琴作品就有多少不同的键盘排列组合,有多少不同的键盘组合就有多少不同的技术问题。或因音列排列的复杂,多变,或因音程关系形成的音距的差距;或因调性的不同使其黑白键关系产生变化;或因指法上的特殊困难„„等等等等,千变万化的音列变化组合带来的键盘关系的变化,给我们演奏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因此,除了前面提到了的跑动耐力、速度、清晰之外,键盘关系的变化会造成准确性的困难、均匀性的困难、流畅性的困难、嘟赌统一性的困难,以及某些艰难排列造成的手指肌肉难以适应的困难等等。实际上,所有不同的作品将给手的适应带来永无休止的训练任务,这就是“有多少音乐就有多少技术问题”(涅高兹语)和手指跑动技巧艰巨困难的原因。 提高手指适应各式各样的键盘排列没有捷径,唯一的路就是通过每一个作品去 具体训练它。切切实实的下功夫,踏踏实实的去积累。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在不断的练习中凝练出规律性的东西,在复杂多样的问题中捉摸出一些共同的东西,从而把无限丰富的钢琴陈述方式归纳为一些要素,把一些基本音型样式储存起来作为“半成品”使用。总之,即要看到每个作品带来的新问题,又要善于发现某些共同性的东西去主动运用。 (四)弱指的灵敏、弹性、力度、速度、动作频率 弱指的训练不断地适应着演奏程度的提高,而程度的不断提高的作品的艰难技巧又不断地提出弱指新的训练任务。因此,在提高手指快速跑动技巧的时候在在键盘排列带来的困难中,也有许多问题仍然是由于弱指的不适应造成的。弱指的灵敏性、弹性、力度、速度、反应频率随时会遇到新的作品的挑战,这或许也是一项永无止境的艰巨训练任务。当然,对不同素质条件的人困难程度会大小不一样。无论困难大小,只要锲而不舍就像能够不断提高,并一点一点地完善它们。 钢琴的基本弹奏法(七)——手臂的协调与重力运用 2005-12-14 10:21:41 摘自:钢琴艺术 文: 但昭义 在钢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中,触键法的演变是最具代表性的。著名钢琴演奏家、钢琴教育家戈多夫斯基曾把触键法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车尔尼为代表,其特征是捶式击键;第二阶段就是以著名的斯图加特学院为代表,其特征是压力触键;第三阶段即一个新的阶段,以重力为其特征。“以重力为特征的触键法P弃了滥用手指技巧的老学派,认为光靠纯粹的肌肉力量,尤其是光靠负责手指运动的那些相当弱小的前臂肌肉力量是难以驾驭现代钢琴的”(乔治.桑多尔)。 我们知道,手的生理结构和各手指的不同长势特性使现代钢琴演奏不可能仅仅依靠手指完成。而其中,手臂的协调与重力运用是极其关键的一环。 让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手臂协调的必要性。有关钢琴演奏的解剖理论提出,以最自然的五指原位基本手型置放于键盘,也不可能获得同时对五个手指都自然和运用自如的肌肉运动方式。比如说:由于大指的特殊构造,弹奏时需要手腕和前臂位置稍低,而用到三、四、五指时又需要将手腕和前臂逐渐抬高——这都是为了肌肉运动的自然和传送重力的需要。这时候,手、手腕、手臂都相应地做了纵向和横向的协调动作。这就是说,即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五指位置的弹琴也需要手腕、手臂有相应的调节动作。当然,我们并不需要将弹奏的一切适应性调节都分析得一清二楚才去练习弹琴,那样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反而会搞得手足无措。但是我们在经过了上面的分析之后应该明白:一定让孩子们在学琴的时候注意别把手臂手腕僵硬起来,要懂得利用自然的方式去协调手指在键盘上不断变换的位置和各种弹奏动作。现代钢琴教学的入门教材已充分重视了对于手腕、手臂在弹奏中的协调运用训练。选择一套好的入门教材,遵循教材循序渐进的内容,再加上认识上的明确就能帮助我们求得技术基础的全面训练。 顺带提一下,手臂的协调方式同前面论述过的手腕协调方式类似,以运动方向来概括也可包括横向、纵向、弧型和环绕几类。 下一步我们再简单地论述一下重力运用的问题。如果全面论述这个问题,也许是一本专著的内容。我想只需在这里强调一些重要概念。 重力是地球引力斌予世间一切物质的最自然的力的资源(这种力是人们无法逃避和回避的,你不利用它,它也存在,你抗御它还得花费力气)人们曾经不懂得利用它,钢琴演奏的科学性发展使我们充分认识到重力是钢琴演奏能源的一个重要方面运用于弹奏的重力的不同层次蕴藏于从指、掌、腕、肘、臂至身体的各个不同部位;运用重力的前提是弹奏各相关部位的正确放松;运用不同重力产生的不同音响的关键不是运用重力多少的结果,而是因使用不同重力的方式所形成的不同触键速度的结果应尽可能地运用这种最自然的力的资源,使弹奏省力而且还会因此产生更佳的音质音响和艺术效果。 最后一点是,重力的运用与手指的支撑密切相关。现代钢琴人门基础从“落指”开始就紧紧抓住了这两个根本方面。手指的支撑为手臂的放松与手臂重力的传导提供基础;手臂的放松、协调及重力又为手指的运动提供最有利的方式和能量支持。如果在钢琴技术进程的发展中,贯穿着这一良性循环,我们就可以确认我们 在人门基础阶段的学习和发展是在科学的训练系统轨道上。亦或学习进程中还有可能会不时发生一些错误和偏差要纠正。但我们都勿需任何迟疑。 从理论分析上讲,正常而自然的手指弹奏应该是天生的与手臂的协调与重力相联系,恰恰是某些不正常的弹奏理论指导或训练方法导致的肌肉紧张使它们发生分离,成为需要反复强调或特殊地加以训练才能实现的东西。这一点应引起我们教学、辅导各个方面的注意。 钢琴的基本弹奏法(四)——手指基础训练(续) 2005-6-24 12:56:23 摘自《钢琴艺术 》/ 但昭义 手指的均匀。 手指是指各指在钢琴上能弹奏出均匀、协调、统一的声音。 声音的均匀有两层含义: 手指按音乐节奏规定的时值准确演奏,不能因为手指的长势不同或控制力的差别而造成节奏时值上的不精确。 手指按音乐强弱的需要奏出协调统一的音响,不可因手的自然长势不同或长短粗细不同而造成声音力度强弱上的不统一。 应该说手指的均匀须以手指的独立为前提。在手指具备一定独立的前提下,以下训练对弹奏的均匀有益。 (,) 利用节奏重音训练 “加重音、强调节奏的清晰有助于手指的清晰“(玛格丽特.朗语) 我们发现,弹一个四组音的音阶,重音会轮流变化出现在每一个手指上。如,以右手为例弹C大调音阶:从大指到五指无一遗漏,这会给手指各指对声音时值的掌握和声音力度的控制带来非常有益的训练。重音要求弱指增强指力,弱音要求强指有所控制。强、弱指通过重音训练能有效的克服自己先天的不足,对最终奏出均匀的声音有重要价值。这种练习可以广泛应用于手指跑动技巧的各种练习和练习曲以及各类乐曲中的手指跑动技巧片段。 (,) 切实加强弱指训练 无论演奏中出现节奏时值的不匀是声音力度的不匀,问题多出现在弱指。从初期手指基础训练的角度上讲,加强弱指训练,提高弱指指力,提高弱指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对于解决弹奏均匀有关键意义。 (,) 疏通手臂,运用重量调节 我们已经反复强调过,钢琴演奏决不仅是孤立的手指动作完成的。同样,解决弹奏均匀问题也不能仅仅强调手指本身的训练。肖邦临终前不无遗憾地说:“他留下了一个没有训练好的4指。”事实上,从力量这个绝对意义上要把这5个手指训练得一模一样是不可能的。我们强调的只是从弹奏意义上通过控制用力而求得声音的均衡统一。因此,弹奏意义上的均匀就不仅仅是手指本身,参与弹奏的掌、腕、肘、臂、身都对弹奏的均匀富有积极作用。这个概念非常重要。我们辅导孩子的时候,在认识上的偏误带来的影响能直接作用于孩子的训练路子,训练方法,训练内容和训练结果,这是教学双方面都不容忽视的。 认真地学习训练手指通过手腕调节传送手臂重量,学会运用重量补充,学会从手部到大臂即整只手的协调配合来实现声音的均匀是另一个层面的训练,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多种触键形式对取得声音的均匀有积极训练意义 在解决某种属于技术或技巧范畴的问题时,并不仅仅只有一条路或是一种方法。 可以说,应该和完全可能多种途径和方法。譬如:有时候我们运用技巧训练方法,有时候又可以用音乐性的处理方法,有时候甚至应该用心理性的解决办法。涅高兹提出过一个解决困难问题的公式 正题+反题=合题 他说隧道从两面开通。在解决声音均匀的问题上,这第四条是属于音乐和心理性的训练方法。 不同的触键方式所需要的指尖感、指触感、承重感、运力感都不一样,让孩子通过那些不同的触键形式悉心体会那些不同感觉所创造出的不同的声音效果,从内在培养和提高他们听觉对声音效果的敏感度,帮助他们建立起要求弹奏均匀的心理定势,是解决弹奏均匀的根本点,是战略性的训练措施。道理很简单,一个对弹奏均匀反应不敏锐,甚至麻木的人,他甚至不能发现自己有那些地方没有弹均匀,要他去克服不均匀怎么可能呢,实际上,只有对演奏中的任何不均匀有敏感的觉察反应,才能产生从自身克服不均匀的调整要求和调整措施。练习和训练的明确针对性由此出发,解决问题才有明显效果。因此,这又说回到过去强调过的话了:在每一种练习中,有决定作用的乃是弹奏者所努力要大达到的那个目标。练习的结果完全要看他对那个目标所怀有的想象是否明确,注意力是否集中,练习是否努力而决定。否则,前面介绍的任何方法也无济于事。归根到底,在声音均匀的训练上要依靠内心对均匀的声音效果与节奏时值的想象和均称统一的声音强度的内在感受。 运用高抬指快下键的非连奏;贴键的低指触快下键;贴键的圆滑连奏;半连奏;各种部位的跳音断奏等等不同触键方式进行训练不仅可以减少练习的枯燥性,而且通过内在想象力和听觉敏感性的训练提高将大大有益于技术动作和力量运用上的适应性和调节技机能的提高,从而从根本上帮助解决弹奏均匀的技术困难。 演奏的均匀性有时甚至完全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我多次发现,有时学生弹得不均匀并不是手指本身技巧因素造成,而是一种心理负担造成。当学生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纯手指、纯动作因素上练习的时候,他可能完全放弃对音乐组织方面的想象,甚至丢掉了音乐流动的特征,其实,经过练习他们手上的问题已经得到了 解决,但还背着哪个包袱,总以为是手指问题,技巧问题。这时候,扫除心理负担和障碍才能解决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我首先肯定他们手指训练上的进步,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鼓励他们从音乐的表现出发去演奏。嘿,奇怪得很,前面的问题可以一下子在课堂上就解决了。音乐通畅了,声音也均匀了,所以,我们对孩子们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分析,找到症结所在,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手指的指力 指力即钢琴演奏所要求手指具有的弹奏准备态势和弹奏动作所需要的力。 指力不仅仅是指通常大家所知的手指的支撑力,手指的爆发力,他还包括弹奏各种音型样式所需要的手的准备、伸展、组织的张力,集合力以及不同触键方式所要求的内控力等。 关于支撑力及其训练我们已经讨论过了,这里要论述的是:手指的爆发力,手的张力、集合力和内控力。 爆发力 爆发力是钢琴演奏三种基本弹奏法中非连奏奏法所要求的一种做基本的用力形式。 手指跑动技巧依赖于手指敏捷的触键,而手指敏捷的基础是第三关节瞬间挥动的爆发性速度与力量。因此,爆发力的用力形式在手指基础训练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手指爆发力训练是指力训练的关键环节。 幼儿初始学琴,稚嫩的小手软弱无力。第三关节挥动即缺乏力度也缺乏速度。通过前面论述过的非连奏的学习,会逐步掌握到第三关节挥动用力的要领。也会逐渐提高挥动的速度与力度。 爆发性指力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不可能有捷径,也不要期待出现奇迹,而必须脚踏实地刻苦训练,日积月累从量变求得质的飞跃。 可以利用所有的五指练习和快速练习曲的慢练来坚持做爆发性用力的快速击键练习。只要长期不懈地坚持集中精力,掌握住聚积力量,瞬间爆发性击键,追求声音清晰的触键点等要领来进行练习,定会收到效果。我们在非连奏触键要点中介绍过的训练办法和练习都属此类。 张力 一张一弛,张是用力,弛是放松,张在钢琴奏中也是一种用力形式。 当我们的手在作弹奏准备时,或需要手指指尖,手指某关节有一种准备态势,或需要手指保持某种触键承重的牢度,或需要手根据音型样式运用肌肉的张力来塑造某种手型架子(如、双音、八度等)。尽管这些仅仅是弹奏前的准备而并非弹奏动作本身,但手已经开始用力,这种力就是运用的手的张力。 运用张力本身是一种紧张,如果过份了,手会僵硬,劳累。如果完全不用,手上松松垮垮,没有弹奏状态的准备又会造成技巧失误或声音松散。实际上,张力运用的大小与演奏的音型样式和力度的应用密切相关。譬如,我们要演奏一个,我们需用手掌的张力把需要担任演奏的手指联合为一个整体,即架子,这时候运用的张力实际上是根据音型样式集合手指为一整体的集合力。另一种情况,如果演奏需要很大的力度,手指必须增强它的承重能力来承受弹奏重力,这个时候也同样需要用较多的张力来使手指、手部、腕部坚强起来,否则无论后面用多大的力,都不可能通过指尖传递给琴键。对张力的认识以及自觉恰当的运用会帮助我们减少许多技术障碍。反过来对张力的认识和自觉运用又能帮助我们逐步掌握张力的运用。 集合力 钢琴演奏需要两只手和多个手指同时弹奏,弹奏声音的整齐要依靠弹奏时用力时间的一致,通常音乐节奏起着集合用力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下意识的感觉到这一点。因此,我们需要强调有意识的集合用力的意义。 内控力 我们在介绍连奏的触键要点时曾指出:“连奏,从声音效果到触键方式与非连奏恰好是一个反向。它不是爆发性的快击挥动,而是训练有素的缓慢触摸。”这种缓慢的触键方式就是依靠手指的内控力。 不同触键所要求的不同触键速度,不同触键方式,不同松紧程度,不同的按压保留时间等等都需要有一种控制力。在学习运用不同触键来变化声音效果的时候,自觉地运用手的控制力是克服弹奏单一,缺乏变化的重要方面。对此,需要有自觉的认识,这也是一种指力训练。 内控力的练习掌握必定要同一定的触键形式相联系。譬如同歌唱柔美的声音训练联系在一起,声音不对内控力的使用就不合适,反过来,如果歌唱性演奏已经能 娴熟运用就表明在这方面的掌握运用已经熟练。 钢琴的基本弹奏法(五)——手指的灵活及快速跑动 2005-7-13 15:37:21 摘自

  / 但昭义 手指的灵活训练是一个独立的阶段,但又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阶段,它渗透在前面论到的基础之中,又需要进入一个升华的阶段。事实上,从学习手指独立挥动开始,手指的敏捷灵活就介入其中了。值得提出的是教学和辅导要注意到这一点,并有意识的把它当作手指灵敏的起点来加以关注。 手指灵巧的第一要素是手指触键和起键这一组动作的敏捷与迅速。我们在这里强调快捷下键的同时,特别要求迅捷的起键动作。玛格丽特.隆告诫说:“不仅要想到手指弹下去,还要想到手指抬起来,会不会把手从键盘上拿开和回部回放下是一样重要的。前者是后者的条件。”起键快捷的意义在于对即将出现的快速下键动作提前作好准备(起为下的条件),这一时间和动作上的微量提前在连续动作中的积极意义不容低估,它将免除手指懒惰和瘫软带来的滞钝,从而赋予手指积极挥动的活动与灵敏性。 手指灵活的第二要素是把每一个单个手指敏捷迅速地触键连接起来。从最短小的两个音的连接开始,逐步扩展到多个音的连接,使手指培养起富有弹性的灵敏反应。 短符点音符是训练两个手指灵活敏捷连续动作的有效办法。见前文“非连奏”一节。 用波音和逆波音所作的两个手指间的灵敏练习将两个音的快速连接扩展至三个音。 在获得了两个手指间的灵敏触键的基础上,我们再进一步进行3个手指的灵活敏捷训练。自然,还是从较强的手指开始,首先1、2、3指,再2、3、4指,最后3、4、5指。 练习说明: 1先练慢速,指法,键盘位置熟悉之后逐渐加快速度 2首音落键,尾音站住,放松,为下一组作准备 3一组音用一种力,轻弹,务求声音清晰均匀 4各组指法一组一组地练,从易到难,每练一组指法必须在灵活敏捷的触键上有所体会,掌握后再进行新一组指法练习。匆性急,需要经过一个过程才能取得进展。 手指灵活性训练宜提早进入,宜穿插渗透于非连奏学习过程中。早一些把枯燥的单个手指的爆发性击键练习引入上而列举过的各种较为有趣的灵活、活跃的音型样式的练习,除了对孩子的学习兴趣有好处,还能使他们更快更早地掌握灵巧的快速手指的运用。 手指的快速跑动 手指快速跑动技巧是手指基础训练的集合点,手指基础练的好坏将在集合点处受到检验。基础越好,跑动技巧的训练越顺利。反而,如果基础不扎实,甚至很糟,手指跑动起来会漏洞百出,快速技巧的发展将受阻,由此将带来整个学习进程的困难和停滞。某些不规范的教学如果在这个训练进程之前还能“过得去”的话,到了这里就困难了。这里是一个分界线。通过这一个阶段对教学作出评定应该说是一个科学的衡量标尺。 手指的灵活性训练使手指有敏捷、快速、灵巧的指触反应和活动能力,这就为了手指的快速跑动奠定了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手指的跑动训练要解决一个根本性问题是快速跑动的用力问题。换句话说,学会正确用力是让手指学会连续快速跑动的关键。而这一点,实际上已融入手指的灵巧训练。自然,灵巧训练又为了这 里做了应有的铺垫。 我们的手指在没有正式进入手指灵活和快速跑动训练(包括灵活性训练)之前,其用力形式主要或大部分是一个音一个音的弹,也就是基本上一个音一个音用力。对于在慢速或较慢的速度里进行的基本训练来说,这是正确和必要的,但是,将这种用力形式直接搬到快速跑动中去就行不通。我们通常所见的手指跑不起来;跑动笨重、停滞、不流畅,手腕严重抖动等等现象都归根于没有找到在快速中正确的用力形式。 在从孩子们前面学会的逐个手指用力形式需要一个过渡。这一用力形式的过渡对于有些孩子似乎并无困难,他们随着教材的进程安排自自然然就转换过去了,似乎无需更多的专门训练。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孩子则需要经过转换用力形式的专项训练。对于有些孩子则需要较长的过程,做反反复复的练习,变换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教材闯得过这个关口。 虽然这个关口会难住不少的人,但应该说绝大多数人都能够通过训练渡过难关。如果要讨论训练的道理,其实并不复杂。仅仅一句话:把一个音一个力转变为一组音一个力。或者反过来说:用一个力弹一组音或叫用一个力弹一串音。 玛格丽特.隆指出:“强拍是手指跑动的支点和起点。” 如果把一拍四个十六分音符划为一组,用下面这个用力的公式——“重重轻轻”来练习,同隆的见解真是不谋而合。 首音用臂力放下结合指力弹下去(构成强拍重音),并以次为支撑(即隆所谓之“支点”)和动力(隆称起点),紧接着带动其余三个音用手指轻轻奏出—必须动作明确、声音清晰(利用重音的惯性力)。用这样的方法来转换前面单个音用力的观念和习惯。 对上述用力形式的重、轻两方面需略加以说明: 重音——手指需载着手臂重量放下去弹;手指应相对抬高一些;下键结合三个关节爆发性用来弹出明显重音。声音应圆润、结实有力。 轻音——有3个要点:1手指尖牢,保持应有的弹奏准备姿势,不因轻弹而松懈;2动作明确,不因轻弹而含糊动作(钢琴弹奏因手指动作而触键发音,动作的清晰与声音的清晰形成正比),应保持快起快落的明确性;3用力少,仅仅使 用重音赋予的惯性力。 实践证明,这一具体方法是由慢速过渡必定奏效的训练途径。家长们在辅导孩子时应充分从训练的原理和方法上把握住关键,从而帮助孩子进行有效的练习。 用力形式的转换可以使手指灵活的跑动起来,但是,跑起来和跑得好并不是一回事。提高手指快速跑动技巧还需要长期艰苦训练来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跑动能力 跑动能力包括两个方面:持久力和跑动速度。 (1) 持久力,即跑动耐力。 从训练程序上讲,开始是“短跑”,跑动的音数不多,持续时间不长。随着训练进程的推进跑动距离加长,篇幅增多,跑动会随之增加难度。手会出现劳累,减慢速度,不清楚,不均匀,甚至无力坚持完成等现象。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二: 1缺乏耐力。这是训练过程中正常产生的问题。正如体育运动中的耐力一样,肌肉持续运动的能力是训练出来的。未经耐力训练的手不能适应连续长距离跑动是必然的,通过正常的训练就能解决。 耐力训练岁教材进程会自然循序渐进的引如。我们需要注意有意识地加强耐力锻炼。方法是,可以有意识增加跑动反复的次数;在手感到一定疲劳时锻炼坚持的能力(但千万不能过头,手的过度劳累会酿成职业性损伤);有意识而适当的加强演奏力度,让手指增加承受力来提高耐力等。 2用力方面还存在问题。这一点往往同第1点所说的缺乏耐力同时并存。在手指跑动训练中不断改善用力方式,学会调节放松,是保证连续跑动的关键所在。 跑动篇幅越大,持续时间越长,越要找到用力的支点。巧妙在于用力的恰到好处不多不少,没有力的浪费和多余耗损。用力支点就像建筑物的承重支柱一样,它不仅是弹奏一组音的动力起点,也是巧妙歇息和获得放松的一个踏实的支撑点。(这种支撑歇息、放松)像游泳中的瞬间换气一样。能保证运动的连续进行。如果演奏在这些支撑点上真正获得了放松,就能出现一种良性循环来保证手有连续跑动的力量积蓄。因此,改善跑动中的用力方式,使之符合科学性;找到跑动过程中手的协调放松的正确方。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