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星空体育 > 音乐知识 > 乐理资讯

央视黄金时段!专题介绍这个江阴人……

2024-02-13 08:27:34

  央视黄金时段!专题介绍这个江阴人……8月19日起,《百年巨匠·音乐篇》六位巨匠黄自、贺绿汀、萧友梅、聂耳、刘天华、冼星海精编版将依次在CCTV-15音乐频道黄金时段21:53播出。

  《百年巨匠》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百年艺尊(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银谷艺术馆等联合摄制的《百年巨匠》,是我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人文、科技领域大师巨匠的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第一季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共110集。

  19世纪末,西方音乐和乐器进入中国,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音乐不断前行,从相对传统保守的民族音乐走向现代、当代新音乐,涌现了一批以发展民族文化为己任的音乐家,用智慧触动着音符,用生命撞击着心灵。刘天华、聂耳、黄自、冼星海、萧友梅、贺绿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在很短的时期内,在非常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展现了令人惊艳的才华,同时把个人才华和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救亡的融合在一起,创作了大量传唱不衰的音乐作品。“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像太阳……”激昂的旋律使人振奋,澎湃的歌词使人无畏。他们用音乐追求真理,向往光明,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谱写了一曲曲不朽的乐章。

  《百年巨匠·音乐篇》深入挖掘史料,还原历史细节,讲述巨匠传奇,用视觉、听觉等手段,度重现了近现代以来的动态音乐历史大观。通过音乐巨匠的人生传记,深层次探讨我们如何坚守传统,在坚守的基础上又如何发展创新。

  鉴于音乐篇6位巨匠的影像资料非常缺乏,《百年巨匠》音乐篇总导演陈真并不依赖原始影像,而是努力营造全新的艺术空间。“如果以西方音乐家创作等身的成果来衡量,聂耳、冼星海们也许不能与之比肩,但中国音乐巨匠为民族而歌,为时代而歌,他们承担了音乐家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因此他们就是大师。”陈真希望让《百年巨匠》音乐篇与今天的现实产生对话,“这就是我认识的《百年巨匠》:他们是谁,他们在今天有什么意义。”

  陈真表示,《百年巨匠》的拍摄是一项严肃的艺术活动,我们应该通过艺术作品去了解这个艺术家。通过对巨匠作品及其音乐旋律的特点,再去寻找音乐背后大师的人生和他所处的时代。这样做的目的首先在于让今天的人认识到,近百年前中华民族也有一批优秀的音乐家,他们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艺术成就极高的音乐作品。“今天,如果我们没有深入地了解他们,甚至忽略他们,那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缺憾。‘音乐篇’就是来弥补这个缺憾的。”

  《百年巨匠·音乐篇》执行导演尹韬说:“坚韧、严谨、担当、刻苦、四射、家国情怀,巨匠就是这样星空体育登录入口。抛开巨匠的、学术身份,从人的角度想,从人的角度讲,他们是怎么成为巨匠的,这样的‘成’样本才可以久远。就像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映照——如果要讲本片怎么拍的话,作为导演我觉得如果能实现这两个字,就算达到目的了。”

  黄自(1904—1938),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1916年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西方音乐。1926年入奥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8年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9年回国后任教于沪江大学。1930年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作曲理论教授兼教务主任。1934年与萧友梅等人创办《音乐杂志》。1937年辞去教职,专事编写专业教材。他倡导音乐创作走民族乐派的道路,一生留下了交响乐、室内乐、钢琴复调音乐、清唱剧、合唱、独唱等多种体裁形式的90多首音乐作品。

  贺绿汀(1903—1999年),名楷,号抱线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早年参加湖南农动和广州起义。先后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员、明星影片公司音乐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华北文工团团长。新中国建立后曾任中国文联、中国音协名誉主席、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共创作3部大合唱、24首合唱、近百首歌曲、6首钢琴曲、6首管弦乐曲、10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

  萧友梅(1884—1940),字思鹤,又名雪明。1901年留学日本,在东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学习,后转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东京音乐学校。1906年,经孙中山介绍加入同盟会。1912年中华成立,萧友梅被任命为总统秘书。1912年作为公派生赴德国入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教育学,1916年获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在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和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任教。1927年与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上海国立音乐院,后改建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并主持校政。他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理论家、作曲家。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云南玉溪人。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32年入上海联华影业公司。1933年初加入中国党。1934年进百代唱片公司,组织百代国乐队。1935年1月重入联华影业,任音乐部主任。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身亡。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码头工人》、《新女性》、《毕业歌》、《飞花歌》、《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梅娘曲》等,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卓越的艺术性。

  刘天华(1895—1932),生于江阴,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1912年随兄刘半农去上海,工作于开明剧社,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并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开始接触西洋作曲理论。曾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1932年因病逝于北京,年仅37岁。代表作有《光明行》《良宵》《空山鸟语》《歌舞引》等。他是中国民乐改革的先驱,也是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把外国技法与我国的民族音乐成功地予以结合。

  冼星海(1904—1945),曾用名黄训、孔宇。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入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4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作曲兼学指挥。1935年毕业回国后,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病逝于莫斯科。他是中国民族新音乐事业的先锋,谱写了《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广为传唱的歌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