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星空体育 > 音乐知识 > 乐理资讯

巨匠轶事 梅兰芳的知音刘天华

2024-02-14 00:22:59

  巨匠轶事 梅兰芳的知音刘天华梅兰芳扬名美国,还得力于《梅兰芳歌曲谱》的出版,此书完成刘天华功不可没。获知刘天华英年早逝,梅兰芳说:

  梅兰芳和刘天华分别是《百年巨匠》京剧篇、音乐篇讲述的人物之一,该片以百集的恢宏体量,讲述20世纪中国文艺领域杰出代表。历时数年匠心打造的精品力作现已进入收官阶段,为宏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于2017年9月中旬,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百年巨匠——20世纪中国文化艺术大师作品展”,敬请期待!

  1930年2月17日,梅兰芳剧团在美国纽约百老汇第49街戏院正式登台演出,这是中国京剧在美国舞台上的首次公开亮相。那时候的美国人,惊讶中国也有文化、惊讶中国竟有一种与莎士比亚、易卜生迥然不同星空体育官方网站,但是同样精美绝伦的戏剧艺术。唐德刚在《梅兰芳传稿》文中说:“在纽约的五个礼拜之后,兰芳在美的声名大噪。以后所到之处,无不万人空巷,没有警车前导就不能举步。他由纽约而华府,而芝加哥,而旧金山、而好莱坞、而洛杉矶,沿途所受欢迎盛况空前。”这当然要归功于齐如山撰写了《中国剧之组织》一书,让美国观众入剧场之前,就对京剧及其表演有了初步印象;也得力于熟悉百老汇、又熟悉梅兰芳的留美戏剧家张彭春,在现场以英语向观众介绍中国京剧的特点。

  但梅兰芳扬名美国,还得力于《梅兰芳歌曲谱》的出版。当时美国方面要求梅兰芳要携带介绍京剧的五线谱,在京剧界唱腔音乐主要靠琴师的言传身教,即使有乐谱,也是采用工尺谱,多数人根本不知五线谱为何物。梅兰芳多方寻求,才得悉音乐家刘天华有此才能。由于梅兰芳的行腔节奏已经不同于原曲谱,有很大的演化,因此刘天华不得不对每个音节、音调以及音区和音程细细捉摸,反复揣摩。经过三个多月的辛勤工作,终于完成了《梅兰芳歌曲谱》,包括《天女散花》《霸王别姬》《千金一笑》等皮黄戏十出;《上元夫人》《游园》《思凡》等南北曲八出,共十八出。齐如山指出:“余唯刘君为吾国近代音乐专家之巨擘,其于中西乐曲乐器,一切源流,洞如指掌,又深乐律,躬研实习,在北平诸大学音乐教席中,莫不膺佩其精力识见,超绝俦辈。”张研田甚至认为,若不是有这一部书,恐怕美国人对中国歌剧不会有当时的了解,那样的爱好。梅兰芳的博士学位也可能不会授予他了。而李石曾也称誉此书谓:“刘君之谱,梅君之歌,齐君之曲,三而促进之,实于戏曲音乐上,沟通古今中外之新”。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父亲刘宝珊是个教育家,长兄是刘半农,弟弟刘北茂也是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他早在就读常州中学时,就学习西洋铜管乐器、作曲和小提琴等。19岁起,从江南丝竹名手周少梅学习二胡,跟崇明派琵琶大师沈肇洲学习琵琶。又赴河南学习古琴,向民间艺人学习各类乐器,同时收录民间音乐作品。至此,刘天华已是一颗闪烁乐坛的巨星。

  为了开拓音乐事业,1922年,刘天华受聘于北京大学附设的音乐研究会。据学生张研田说,当时代理校长陈大齐聘请北平第一流的音乐家来做导师。杨仲子任钢琴导师,刘天华任提琴和琵琶二胡导师,赵丽莲任合唱导师,张友鹤任古琴导师,何静海任昆曲导师,后来又加聘罗炯之为提琴导师,陈德义为作曲导师。像这样的教授阵容,不要说是一个学会,办一个像样的音乐系也足够了。勤恳钻研之下,刘天华在音乐界很快崭露头角,声名大噪,一跃而为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的名教授了。刘半农回忆说:“天华性情初不与音乐甚近,而其‘恒’与‘毅’,则非常人所能及。择业既定,便悉全力赴之;往往练习一器械,自黎明至深夜,甚或连十数日不肯歇。其艺事之成功,实由于此,所谓人定胜天者非耶?”张研田说:“天华先生每日除在三大学授课之外,必练习六七小时……我每次到他家去回琴或者去看他,总是未进门先听到琴音的。”

  大家都知道刘天华是南胡琵琶圣手、国乐专家,殊不知他对西洋音乐也有极深造诣。在音乐研究会任教期间,他一方面随燕京大学音乐系教授Suth Stahl学习作曲,并向Tornoff学习小提琴,Tornoff曾任帝俄时代音乐院长,苏俄聘其回国任赤塔音乐院长而不就的名小提琴家,刘天华尽得其真传。对于西洋的音乐理论刘天华亦有极深的研究,他追随Bliss Wiant学习和声学,下过多年的功夫。他的许多作品,没有深厚的西洋音乐根底,和纯熟的西洋作曲技巧,是作不出来的。他把中国音乐推进了一大步,在形式与技巧上赶上了西洋音乐。张研田甚至认为:“在中国音乐演进史的意义上看,他的功劳是和柴可夫斯基和贝多芬等量齐观的。”

  当时主张改革中国音乐者,多为留学国外而擅长西乐者。但刘天华认为,不论复古守旧或全盘西化,都是不行的,他主张以中国音乐为本,兼取西方音乐之长,才是中国音乐将来应走之路,因为西方音乐的系统性与逻辑性正是中国音乐所欠缺的。像他这样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人可说十分地少,正如刘半农所说的,当时除天华之外“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能会通其间者,当世盖无第二人”。被视为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的奠基人,刘天华选择二胡作为改革国乐的突破口,以西洋近代音乐的技巧,来创作纯中国风格的作品。在1923年其作二胡独奏曲《病中吟》发表,震铄乐坛,一鸣惊人。他创作有10首二胡独奏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另有三首琵琶独奏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一首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编有47首二胡练习曲、15首琵琶练习曲,还整理了崇明派传统琵琶曲12首。他在1928年录制改编的《飞花点翠》,现已成为传世的经典乐曲。刘半农说:“天华于琵琶二胡,造诣最深,琵琶之《十面埋伏》一曲,沉雄奇伟,变化万千,非天华之大魄力不能举。”可以窥见他演奏的功力。

  在民族乐器改革和演奏技艺的创新上,刘天华又是一个勇于开拓的革新家。他毕生为民族音乐创作与教育而奋斗,培养了蒋风之、陈振铎等一批著名演奏家、理论家和教育家,可说是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奠基者、开拓者。他对于说唱、锣鼓、民歌小调等曲谱,无不收集,最后即为了在北京天桥听锣鼓乐而染上猩红热,一代俊杰,终告不治,年仅38岁。

  梅兰芳获知此噩耗,痛不欲生,他想起当年他们合作《梅兰芳歌曲谱》时,两人形影不离的情景,梅先生一字一句清唱,刘天华一音一符记录,两人合作无间。梅兰芳说:“我失去一位好知音,一个好兄弟。”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1岁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马旦。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

  刘天华(1895—1932),生于江阴,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辛亥爆发后,参加“江阴反满青年团”,执掌军号。1912年随兄刘半农去上海,工作于开明剧社,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并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开始接触西洋作曲理论。曾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1932年因病逝于北京,年仅37岁。代表作有《光明行》《良宵》《空山鸟语》《歌舞引》等。他是中国民乐改革的先驱,也是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把外国技法与我国的民族音乐成功地结合起来。

  2015年7月13日,百集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京剧篇开机仪式在北京梅兰芳纪念馆举行。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孙毓敏,梅兰芳之子、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尚小云之子、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百年巨匠》京剧篇顾问尚长荣,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百年巨匠》总监制贾磊磊,北京市西城区文联党组汪帮宏,《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等为开机仪式揭幕。

  2014年11月18日,百集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音乐篇研讨会暨开机仪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百年巨匠》音乐篇顾问傅庚辰,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百年巨匠》总监制贾磊磊,中国民生银行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乔榕,《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为开机仪式揭幕。

  2015年6月17日,纪录片《百年巨匠——刘天华》开机仪式在刘天华故里江阴市的江阴大剧院举行。中宣部原副部长、《百年巨匠》总顾问龚心瀚,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百年巨匠》音乐篇顾问傅庚辰,江苏省文联党组、杨企鹏,无锡市委、江阴市委周铁根,《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为开机仪式揭幕。

  梅兰芳之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与《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百年巨匠》美术篇前三部总导演赵伟东合影

  梅兰芳之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与《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及多伦多大学留学生杨璐菲合影

  2015年12月8日,《百年巨匠》音乐篇摄制组在银谷艺术馆采访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百年巨匠》音乐篇顾问傅庚辰。

  2015年11月5日,《百年巨匠》音乐篇摄制组在银谷艺术馆采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天华侄子刘育熙。

  2015年12月7日,《百年巨匠》音乐篇摄制组在银谷艺术馆采访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仲呈祥。

  2015年11月13日,《百年巨匠》音乐篇摄制组在银谷艺术馆采访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刘晓江。

  2015年11月13日,《百年巨匠》音乐篇摄制组采访第十二届全国人民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叶小钢。

  2015年11月4日,《百年巨匠》音乐篇摄制组在银谷艺术馆采访中国交响乐团联盟首任主席、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特约理事、国家一级指挥卞祖善。

  2015年11月4日,《百年巨匠》音乐篇摄制组在银谷艺术馆采访当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诗人苏叔阳。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